我們的公號,是個商業號。只談我對商業、管理的理解。偶爾談談別的,但不聊八卦。因為八卦有趣,但沒營養。聊起來很嗨,但聊完后什么都沒剩下。
但今天,破個例。 我想聊兩句董宇輝被潑水的事。
前幾天,東方甄選山東行,董宇輝被路人潑水。這件事,其實很容易理解。一個人一旦成名,不管你做得多好,總是有人不喜歡的。蘿卜白菜。甚至一個人本來喜歡白菜,但發現居然這么多人喜歡白菜,也就變得“不喜歡”了。這很正常。 但是,因為不喜歡而潑水,就“越界”了。不喜歡,是一個人的自由;而不被潑水,是另一個人的自由。
但這個人,不是我想聊的重點。我想聊的重點,是董宇輝被潑水后的回應。他說:
“派出所最后來了人,我說批評處理然后就讓走吧,不要過度為難她,希望把影響降到最低。”
1993年。一個1993年生的,甚至沒有談過戀愛的,今年才29歲的大男生,能這樣回應,讓人“羨慕”。
有人說,董宇輝情商真高。情商在很多人的心中,是一門技術,一門處理關系的技術。可學可練。董宇輝的回應,不是源于這種“情商”。我也不羨慕這種情商。 董宇輝的回應,是源于一種本不該在他這個年紀見到的“悲憫”。
什么是悲憫?
梁寧老師說過,人們受到冒犯,會根據對手的強大程度,選擇兩種基本情緒:憤怒,和恐懼。如果對手不強大,你會憤怒,然后準備戰斗。如果對手太強大,你會恐懼,然后準備逃跑。 憤怒和恐懼,是人類面對冒犯最基本的態度。
但是, 憤怒和恐懼都是本能。這種本能,會讓你眼中只有自己,沒有眾生。
她為什么會潑水?是因為不喜歡我嗎?這種不喜歡無法排解,甚至無法得到周圍的人認同,所以痛苦?這種行為,需要批評;但這種痛苦,可以理解。她只是因為痛苦,而做錯了事。所以,“批評處理然后就讓走吧,不要過度為難她”。
這就是“悲憫”。 一個悲憫的人眼中,只有做錯事的人,沒有敵人。
為什么今天寫這一段?因為,這也許對很多的創業者、管理者、企業家,或許有啟發。
我見過一些創業者,心中全是敵人。 競爭對手太狡猾,是敵人。員工總想摸魚,是敵人。客戶太不講理,是敵人。供應鏈以次充好,是敵人。所以,在他用心構造的那個“險惡”世界里,他總是處于憤怒和恐懼之中,隨時準備戰斗和逃跑。
其實,哪有那么多的敵人。他們只是 站在自己的位置上,想 多求一點利益。 即便,是來買個蘋果的客戶。
有人到你的柜臺上。一看是蘋果,就走了。說,居然今天還有人吃蘋果,橘子不香嗎?
有人到你的柜臺上。挑了半天。說這不是蘋果。你說是的。他說,肯定不是。我在舅舅家見過蘋果。他的蘋果是黃色的。你這是紅色的。你說蘋果也有紅色的。他說你賣東西就賣東西,不要說謊可以嗎。真是沒有底線。
有人到你的柜臺上。說你這蘋果又小,又有蟲,又不好看。便宜一點。你說不行啊。我進價很貴。他說,現在人真是缺錢缺瘋了。這種爛蘋果賣這么貴。你必須便宜一點。你說真不行。要不你去隔壁看看。他說,憑什么。我就要買這個。
有人到你的柜臺上。說蘋果好是好,但是沒有梨子的味道。你能加點梨子的味道嗎?你說這我真做不到。他說,你真是不思進取。蘋果梨才是真正的蘋果,是未來的蘋果。你連蘋果梨的味道都做不到,還好意思賣蘋果。
有人到你的柜臺上。說,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,有很多人有糖尿病嗎?你賣蘋果,考慮過他們的健康嗎?萬一他們買了,吃了,血糖升高怎么辦?你說,他們可以不買啊。他說,你應該從自己的角度出發。能讓糖尿病患者升糖的產品,就不該賣。
有人到你的柜臺上。說,什么?賣蘋果還要收錢?蘋果是從地里長出來的,又不是你做出來的。你居然還收錢?你說,我也澆水、施肥、撒農藥了啊。你不澆水,它也長啊。你這樣割韭菜,呵呵,我真是服了。居然還真有人買。
這就是眾生。
他們是你的敵人嗎?他們不是。他們只是生活在與你不同的世界。你如果 不理解他們的世界,你就會憤怒。但如果你能理解,你就會悲憫。 然后,回到理性,回到平靜,回到和所有人的合作。
一個悲憫的人,是無敵的。
司馬懿說過一句話,送給所有創業者:
臣一路走來,沒有敵人,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。
共勉。